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越来越注重自家孩子的美学教育,也越来越明白美术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不过在多年的教学中小编发现有一些家长对于绘画的接受基本无障碍,但是对于美术手工课却不是很理解。甚至还有一些老师对于手工也比较轻视。有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在孩子的幼年时期(0-6岁),陪孩子玩和做手工是两件重要的事情。”所以本文将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孩子学习手工究竟有什么好处,以及在孩子制作手工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说说儿童创意手工的好处。它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儿童创意手工它能迎合相应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同时也和绘画一样又能极大地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综合能力。用手做只是表象,真正运行的是整个大脑系统(思维能力),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和完善。做手工时除了用到手,还会用到眼睛、耳朵、大脑等多个器官可以促进孩子手眼协调,让孩子的身手更敏捷,而且刺激大脑对应部分的联结反应,进而提升全脑智力的开发。而且做手工是高质量的玩耍,可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次是儿童手工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孩子在经过创意创作训练,从而具备了把身边的无用之物变废为宝的能力,这能让身边那些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培训的亲朋好友会觉得非常神奇而对此投来赞许的目光及赞美之声,从而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每次手工活动相当于一次小规模的实现理想的历程,过程中充满各种因素,让孩子体验了丰富的场景,带来更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幸福的能力。
三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构造事物能力)。在孩子制作手工的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家长先提供一些事物的图片或者造型,然后引导孩子发散性思维去思考,再调动孩子的制作热情,让孩子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头脑中的事物。这样制作手工不仅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对孩子的创造能力有了很好的培养。而且孩子会在手工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越来越准确的抓住事物的特征。孩子从模仿到创作的手工活动,正是创造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观察现实事物与创造想象事物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头脑中的联结,构造事物的能力正是由此产生。
那么不同年龄的孩子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呢?
2-3岁: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了。这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摆放物品的手工训练。可以给他看看摆放整齐的物品,然后乱了之后再和他们一起摆放整齐。
3-4岁: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处于好奇和好动的状态,对手工工具材料开始发生兴趣,大部分是以模仿为主,能按一定的顺序方法来操作完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以游戏的口吻,同孩子边玩边做。如奶奶过生日时,用笔画长寿面,还可把纸撕成长条、用泥搓成面条、用剪刀剪等表示长寿面送给奶奶。这样,在边玩边做的同时也初步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灵活和协调性。
4-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把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东西,手工表现出来:如剪纸,这个时期能剪出较整齐的物体形状,把纸片折叠起来剪图案,打开纸能出现图案形状,像三瓣或多瓣花,各种形状的树、车、房屋等;用泥捏、团、搓些水果、小动物、人物等;在玩泥的过程也会使用些辅助材料,做些进一步的加工、装饰,也可用些废旧物做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如纸盒、汽车、小家具,用报纸、挂历纸裁剪娃娃衣服,做些面具、头饰,用废药瓶做偶像等。这时,我们要为孩子准备充分的手工材料,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制作,不要干涉,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
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生活上比以前丰富,大脑功能不断趋向成熟,手的小肌肉群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因此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物体的主要部分。孩子剪、折、贴的技能也逐步提高,喜欢把手工当做心爱的活动,喜欢折些较复杂、难度大的玩具,如飞机、龙船、花篮、降落伞、风筝等玩具。玩泥时他们往往加些更多的辅助材料做些有情节的塑造。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手工活动都要独立完成,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们要给予指导。
“玩具”如玩沙,孩子可以在沙里盖房子,设计公园、大楼,挖隧道开火车等。孩子在玩沙中,可使思维更敏锐,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玩这些游戏,不要因为“脏”或危险而阻止孩子,要充分利用自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